洞察觀點

「壓力」和「腦力」的1線之隔——透過神經科學輕鬆養成 HAPPY STRESS!

透過神經科學將「壓力」轉換成「腦力」——HAPPY STRESS 養成術看這裡!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Happy Stress 壓力是進化你大腦的「武器」:頂尖人士都知道!腦科學實證的掌握壓力「甜蜜點」方法》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當失敗的打擊大到難以面對時,該如何是好?

必須面對及接納失敗,才能夠獲得學習的機會。這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不想接受失敗、又難以面對失敗的人,其腦中必定存在著某些深刻的失敗經驗或記憶。

研究證明,當某人的心理無法獲得安全的保障,前額葉皮質的機能就會減退,即使對它說再多「應該從失敗中學習」的道理也沒有用。就算中央執行網路明白「應該從失敗中學習」 的道理,大腦及記憶也會因為失敗的經驗而產生想要逃避的強烈反應,很難平心靜氣地好好從失敗中學習。

因此,當發生不敢面對失敗,只能選擇逃避的強烈反應時,該做的第一件事,是認同並接納這個逃避的自己。當大腦出現如此極端的反應時,正代表著心理處於無法獲得安全保障的狀態。我們不應該否定逃避失敗的行為,而是要先從接納開始。以獲得心理的安全感為當務之急,先減緩當事人心中過度強烈的壓力反應再說。

必須先讓當事人的大腦明白,這是一個能夠安心接納及面對失敗的地方,更是一個能從失敗學習到價值的地方。想要讓當事人的大腦不斷感到安全,最後產生「安心感」,周遭的旁人及環境必須先接納失敗。同樣道理,如果內心一直在逃避失敗,當務之急是趕緊找到一個能夠讓我們感到「安心」的環境或人物。

「HAPPY STRESS」是獲得飛躍成長的動能

「HAPPY STRESS」是獲得飛躍成長的動能

什麼樣的狀況,會帶給我們永生難忘的喜悅呢?面對艱鉅的挑戰,即使不斷嚐到挫折及失敗也沒有放棄,最終獲得了成功。在那個瞬間,想必你的內心產生了難以言喻的感動吧。但是請別忘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勢必承受極大的壓力。正因為感受到壓力,所以感動才會特別刻骨銘心。相反地,一件工作如果是在毫無壓力的狀態下完成,必定無法帶來真正的感動,而且也不會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現代神經科學還沒有辦法將壓力的成因與現象完全解釋清楚。但隨著科學的發展,對於過去被視為「黑箱」的大腦,如今已能做出較為深入的解釋,也漸漸明白了其與全身及壓力的關係。尤其在壓力方面,近來科學界有著非常多關於細胞、分子層級的重要發現,這些知識對於我們的生活必定有所幫助。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就算沒有目的,我們依然能自發性地採取行動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就算沒有目的,我們依然能自發性地採取行動

擁有目的確實能夠誘發我們的行動,但不要忘了,人是一種就算沒有目的也能採取行動的動物。

人類大腦的前額葉皮質特別發達,海馬迴的後側至前側能夠將訊息模式化,而在其不遠處,還有一個名為腹內側前額葉皮質的部位。這個大腦部位,可以對個人的經驗及知識進行生物學上的模式化,讓我們在接收到訊息的瞬間,能夠判斷出應該要接近還是逃走。不僅如此,殘留在腹內側前額葉皮質上的記憶還會對我們的價值觀造成影響。

經過反覆思量後設定出來的目的,會成為力量強大的記憶結晶,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之中,由負責預設模式網路的部位之一的腹內側前額葉皮質進行處理。換句話說,本質化的目的會與我們的價值觀產生鏈結,成為我們的行為動機。

目的與價值觀在腦中的形成,表現出的是每個人的自我特質。這雖然是相當重要的行為動機,但其形成過程有一個特徵,它是完全依循自身所接收到的資訊及經驗進行模式學習,也就是有其侷限。

我們的大腦在處理訊息時,並非平等對待所有訊息。過去處理訊息的模式所遺留下的記憶,會讓我們每個人的訊息處理方式截然不同。儘管抱持目的及價值觀非常重要,它可以讓訊息的處理變得更有效率,但另一方面,卻也因為完全是以自己腦中的訊息為基準,所以有其侷限性。

雖然擁有屬於自己的目的、價值觀及理論固然重要,那也必須明白這些並不能代表一切

這些充其量都只是存在於你的腦中的理論。每個人的理論都不相同,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在此具備的最好是柔軟的頑固,不僅要能夠接納他人與自己的差異,還要能夠藉此調整自己的學習心態。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設計思考,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系列講座】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系列】

Facebook
LinkedIn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