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企業如何管理人為系統性風險?以俄烏戰爭衝擊全球供應鏈危機為例

企業如何管理人為系統性風險?以俄烏戰爭衝擊全球供應鏈危機為例

本文由 白佩華 撰寫,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今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烏衝突,造成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難民潮;根據聯合國的紀錄,目前已經有超過540萬烏克蘭人民逃離家園、超過1,000萬人流離失所。聯合國人權監測團已確認有 5,000多名平民傷亡,隨著衝突時間拉長,實際數字將持續增加,對於全球的經濟影響也將持續擴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9日下調了今年和明年的世界經濟成長預測。IMF指出俄國侵略烏克蘭擾亂全球商業活動,預估世界經濟成長將從2021年的6.1% 降至2022年的3.6%,2023 年以後再下降至3.3%左右。

企業在地緣政治威脅下面臨的風險也隨之多樣化,包含是否保留該區營運,是否要呼應經濟制裁,隨著戰爭與制裁而來的供應鏈受阻,能源、天然氣、糧食與特定物資短缺以及網路攻擊等;世界需共同面對的挑戰,如氣候變化的生存威脅,將更難取得共識。

企業如何管理人為系統性風險?以俄烏戰爭衝擊全球供應鏈危機為例

俄羅斯的去留?大型企業該如何決策

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持續追蹤大型企業是否繼續留在俄羅斯的決定。截至 4 月 22 日,有 750 多家公司已宣布自願縮減或退出在俄羅斯的業務,其規模超出了國際制裁的要求。這些公司決策分為五類:

  1. 持續深耕(Digging In),公司持續營運;
  2. 購買時間(Buying time),公司推遲未來的投資/開發/營銷計劃,同時繼續開展實質性業務;
  3. 縮減規模(Scaling back),正在縮減一些重要業務運營,但繼續其他一些業務;
  4. 暫停(Suspension),暫時縮減大部分或幾乎所有業務,同時保持開放的退貨選擇;
  5. 退出(Withdrawal),公司完全停止與俄羅斯的交往或完全退出俄羅斯。

全球供應鏈最脆弱的那一塊:人為系統性風險

這場戰事挑起了企業在全球化後,面對人為系統性的風險,由地緣政治風險,引起網路風險、供應鏈風險、信用風險等等。這場俄烏衝突無疑再次讓企業領導人,無論企業在當地或是統籌全球營運的同時,必須提高自身的營運韌性,審視風險管理計畫更新,自身的保險安排注意事項,以便提出調整與提早做好事前的萬全準備。

政經情勢變化加劇了供應鏈危機,根據美商鄧白氏調查,俄羅斯的一級供應商不到 15,000 家;然而,若再深入探究,全球與俄羅斯有 760 萬家二級供應商關係。勤業最近年度的企業採購調查中顯示,雖然 70% 的企業認為對一級供應商的風險有充分的了解,但只有 15% 對二級及以下供應商有同樣的信心。

到目前為止,俄烏衝突凸顯了最嚴重的供應鏈受阻,包含:俄羅斯供應全球10%原油,歐洲40%天然氣;俄烏小麥約佔全球3成供應量,玉米占16%、大麥占30%,以及重要化肥;金屬短缺造成今年全球汽車的減產數量甚至達400萬輛;稀有資源供應管理及晶片等,更因多項供應鏈受阻引發通貨膨脹。

企業如何管理人為系統性風險?以俄烏戰爭衝擊全球供應鏈危機為例

企業風險管理如何因應全球供應鏈危機?

儘管許多企業已經在COVID 19肆虐的兩年中,警覺到建立供應鏈的韌性至關重要,然而當前全球供應鏈去中心化的設計和建立,很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消化和落實,但仍可以立即採取風險管理的行動。

  • 確保風險管理框架和系統到位:為俄烏戰爭引發的危機備妥適當的風險管理工具、持續營運計畫及保險。這意味著要關注範圍更大的供應商網絡,以及主要商品的供應和通脹壓力相關的風險。
  • 應用科技了解供應鏈,包含Tier 2和Tier 3:彈性供應鏈的核心就是供應商的能見度,它應該擴展到整個網絡。為了更精準掌握風險所在,考慮落實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以提供即時能見度的數據、主動警報和規範性洞察。
  • 了解並活化替代供應來源:對於擁有多元供應源,可以快速深化與二級供應商的關係,並確保額外的關鍵庫存和產能。同時,必須謹慎選擇關鍵商品的替代採購地點。
  • 區域化或在地化:將供應鏈移回產地,可提供更多控制權,並降低依賴外國的波動性。半導體因為缺乏資源或專業知識而無法在國內生產,「盟友支持」或透過合作夥伴移轉來重新安排關鍵供應鏈,尋求務實的解決方案。
  • 更新關鍵材料的庫存策略和計劃參數:過去企業一直在實施減少整個供應鏈庫存的作法,設定安全庫存水平,以穩定正常的需求和供應變化。制定關鍵材料的「戰略庫存」是公司整體庫存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公司已經採取行動減輕俄烏衝突的風險;例如,半導體行業最大的公司增加了鈀和氖的庫存。
  • 了解商品通膨對供應商和客戶合同的影響:幾項商品,如石油和天然氣、金屬商品和農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迅速反應俄烏衝突的影響。有彈性的組織將調整成本以反映商品價格的變化,並與陷入困境的供應商調整合作模式,以便為「下一個常態」中面對任何市場條件作好準備。
  • 監控物流限制瓶頸和成本:俄烏衝突擾亂了傳統的供應路線,甚至在衝突之前,大多數公司都在設法應對複雜的物流挑戰;例如港口壅塞、集裝箱短缺、交貨時間長和創紀錄的海運費率。日後情境的規劃和壓力測試必須成為企業風險管理的常態,強調全球供應鏈設計中,物流靈活性的必要性。
  • 與主要供應商一起加強對網絡風險的監控:由於智能工廠、智能配送中心和物聯網的發展,供應鏈正在迅速數位化,幾乎每一個現代化設備都有一個 IP 地址。多年來,國家和公司一直在投資網絡安全,然而,俄烏衝突說明了數位攻擊已成為現代戰爭的一部分。國家支持和​​有組織的攻擊,強化了對網絡安全的迫切需求,以及對資訊系統和自動化韌性的期待。

多數企業已在COVID-19 大流行時期加速轉型,今天面對的是更具挑戰的系統性及過渡性風險。俄烏衝突激發全球供應鏈根本性和結構性的變化,只有加速調整供應鏈策略的企業,才有機會在這場變局中見到最後的曙光。

專欄作者簡介:白佩華

現任國際知名風險管理集團資深顧問,專司企業整體風險評估及整合解決方案、新興風險及政治前瞻顧問。

美國傳播學院雙碩士,並擁有英國劍橋大學Judge 商學院循環經濟及永續策略證書、哈佛商學院策略分析(包含破壞性策略、策略執行及永續策略)專業證書,工研院企業淨零風險管理培訓證書,MIC產業分析師課程證書。曾任民進黨駐美代表處、航空公司董事長特助、協助籌設月涵投顧、台灣哈佛校友會執行秘書。

先行智庫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等服務,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介紹】

【先行智庫相關活動】

Facebook
LinkedIn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