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別再亂槍打鳥導AI:企業推動生成式AI前,務必搞懂的六大關鍵問題與行動解方

別再亂槍打鳥導AI:企業推動生成式AI前,務必搞懂的六大關鍵問題與行動解方

生成式AI已經不是新技術,而是新常態。但對許多企業來說,從「知道要導」到「導得起來」,中間卡住的往往不是技術,而是組織推動力。

先行智庫觀察到一個現象:推動者熱情滿滿,部門卻無感;試點案快速啟動,後續卻難以擴展。這不是誰的錯,而是缺乏一套清晰的推動邏輯與制度設計。

以下六個問題,是我們在輔導過程中最常被高階主管與AI窗口問到的,也是組織推動AI真正落地前,不能不面對的核心挑戰。我們也提供每個問題背後的行動解方與實例建議,協助您從策略、制度、試點到投資,全面建立AI導入的推動能力。

問題一:AI專案如何推動才不會變成部門各做各的?制度怎麼設計才有效?

先行觀點:建立「治理三層架構」,讓策略、管理與執行各就其位。

  • 策略層(董事長、總經理、數位長):設定AI推動願景、資源配置與目標指標。
  • 管理層(數位轉型辦公室、管理部、人資部、資訊部、AI實驗中心):建立訓練地圖、應用評估機制、工具授權、資安合規標準。
  • 執行層(各部門主管與推動窗口):協助共同梳理重要作業表單與工作報表,建立標準化作業格式,支援AI導入前的基礎資料整備,強化知識留存與部門橫向應用能力,同時負責小規模試點與成效回報。

建議實作:從「AI共創工作坊」出發,建立部門與管理層的溝通橋梁,讓需求可收斂、制度可擴散。

Don’t Blindly Deploy AI 6 Critical Questions You Must Answer First

問題二:應該從哪些試點案開始?董事長要看到什麼樣的成效才會支持?

先行觀點:明確優先導入場域,聚焦流程最長、成本最高、錯誤最多的業務節點。

推薦優先切入的四種場景類型:

  • 流程耗時長(如每週投入超過10小時)。
  • 人工反覆高(如頻繁複製貼上、反覆撰寫模板)。
  • 錯誤風險高(如條文比對、數據填報)。
  • 跨部門協作瓶頸明顯(如資料重工、審批重疊)。

常見試點成功案例:

  • 法務室:AI比對契約條文,錯誤率下降四成,審查時間縮短一半。
  • 財務部:AI摘要生成管理報告,主管省下每週兩小時準備會議。
  • 人資部:AI協助履歷與面談紀錄整理,提升人才篩選效率與回饋品質。

建議行動:

  1. 由部門主管與AI窗口共同定義流程與資料需求。
  2. 建立試點KPI,包括作業時長、錯誤率與員工滿意度。
  3. 每月簡報導入成效,提供董事會或決策層審閱。

Don’t Blindly Deploy AI 6 Critical Questions You Must Answer First (2)

問題三:後勤與支持單位有哪些高價AI應用場景?成功企業怎麼做?

先行觀點:越標準化、越文件密集的部門,越能快速釋放AI生產力。

應用場景範例:

  • 人資部門:AI生成培訓地圖、招募JD、自動整理面談紀錄。
  • 財務部門:AI協助預算表分析、KPI撰寫與報告摘要。
  • 採購單位:比價資料彙整、自動生成詢價信。
  • 行政窗口:會議紀錄摘要、公文通知草擬。

進階建議:

  • 推薦具潛力與意願的員工組成AI導入小組,協助盤點流程與知識點。
  • 建立Prompt範本與常見問題清單,讓不同層級員工能快速上手。
  • 梳理重要表單與報表,設計標準欄位與回報格式,支援AI前期建議與輸出。
  • 強化知識留存機制,推動跨部門橫向複製與自助應用能力,為後續知識庫與RPA整合鋪路。

Don’t Blindly Deploy AI 6 Critical Questions You Must Answer First (3)

問題四:資安嚴格下怎麼用AI?怎麼跟IT部門談「逐步開放」?

先行觀點:與其強攻開放權限,不如設計可信分級制度,讓風險與價值共管。

三層分級建議如下:

  • 沙盒測試區:使用Microsoft Copilot、Google Gemini、OpenAI ChatGPT等平台,進行無敏感資料的流程模擬與驗證。
  • 私有雲使用區:企業內部部署模型(如Azure OpenAI),專供具資料敏感性的部門使用。
  • 公開教育區:供訓練、研習、流程設計前期探索使用,適合進行人才養成與跨部門推動活動。

搭配「AI應用風險等級表」,讓資安與資訊部門依據風險層級授權,不再一刀切。

問題五:AI專案成效難衡量,後勤單位該怎麼設KPI

先行觀點:從採用度、成效值與滿意度三面向組成一套可追蹤KPI機制。

指標設計建議如下:

  • 採用度:每月AI代理人活躍用戶數、各部門啟用比例。
  • 成效值:節省工時總量、錯誤率下降幅度、流程週期縮短程度。
  • 滿意度:使用者滿意度調查、實際回報案例數量、NPS淨推薦分數。

建議整合Power BI與表單工具,建立簡易可視化儀表板,由部門自主填寫、PMO統一彙整與追蹤。

Don’t Blindly Deploy AI 6 Critical Questions You Must Answer First (4)

問題六:整體推動計畫怎麼分期?什麼時候該擴大投資?

先行觀點:以三階段策略推動,搭配明確的擴大門檻,提升投資判斷透明度。

分期推動邏輯:

  • 試點期(0-3個月):針對關鍵流程與作業,建立MVP測試,建立導入SOP與回報流程。
  • 擴大期(3-12個月):複製成功場景,推動部門自主導入與AI人才培訓計畫。
  • 整合期(12-24個月):串接BI、RPA、Teams、SharePoint、OneDrive、ERP與CRM等系統,打造端到端的AI應用鏈。

建議將「使用率突破20%、部門主動提案導入應用」視為擴大投資的重要轉捩點。

結語:生成式AI導入的關鍵,不在技術,而在制度與文化的設計力

先行智庫深信,企業真正的AI競爭力,不是誰先上新工具,而是誰能建構一個能複製、能延伸、能被繼承的推動系統。當AI應用從「少數高手的專案」變成「人人可複製的日常流程」,才能真正轉化為企業競爭優勢。

如果您正在推動生成式AI,邀請您與我們進一步對話,我們將協助您將每一個部門的創意,變成全公司能複製的制度力。

進一步了解導入資訊:

先行智庫的方案不是單次培訓,而是陪你走完從理解到落地的每一步。從第一場流程盤點工作坊開始,我們就與你並肩定義轉型的方向、找出可行的節點,並透過系統化的訓練與實作,把AI真正變成你組織的內建能力。

即了解更多產業導入案例與企業適用方案,請前往:https://www.kscthinktank.com.tw/ai-solution/

與我們一同打造真正落地、可持續成長的智慧化營運模式,讓 AI 成為您的競爭優勢。

SEO CTA_AI

如有任何問題或需求,請填寫以下表單,我們將竭誠為您解答!
您也可以透過以下按鈕了解更多資源:

Facebook
LinkedIn
聯絡我們表單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