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商業模式創新的兩難:何時該轉向、何時該堅持?

商業模式創新的兩難:何時該轉向、何時該堅持?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精實影響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在歷經幾次創新的「建構-測量-學習」循環下來,要怎麼知道何時可以宣布成功、仍需繼續努力,或是果斷承認失敗?因此我們需要定期檢討。先退後一步,思考我們學到了什麼,再根據實驗做出結論。要是當前的路徑已然走到極限,就要轉向調整,這在創新上非常重要。

我們很容易判斷成功與否。也就是確認你進行測試並改進以後,這套方案是否已經達到成功的標準;包括轉換率、轉介推薦、行為改變和成本結構等項目是否達到目標,以證明該方案可成功運作。若答案是肯定的,就能採取下一步的行動。從小規模做起,可以學習要進行大規模投資前必備的經驗法則。當然風險一直都在。但是千萬別以為實驗已經結束了。正好相反!我們只是做好準備,要進入下一個學習階段,採行更接地氣、更反映現況的解決方案,以及擴大援助規模。

另一方面,就算你並未達標、卻已取得實質的進展,不妨持續透過實驗有效學習,激盪許多新點子進行測試,專心一志,堅持下去。然而,也要小心別成為一廂情願的受害者。大家可能都曾使用微波爐製作爆米花,當爐中嗶嗶啵啵的頻率愈來愈慢,甚至超過兩秒沒有動靜,最好趕快按下停止鍵,否則你的爆米花可能全燒焦了!決定轉向,抑或堅持下去,也必須當機立斷。要是學習和達到目標的進度已經停滯一段時間,就來到重新評估這套方案的時機。比起一切照舊如常,你的學習成果能否帶來新的改良,提升達到目標的可能性?

要是關鍵的假設驗證無效,或整個模式仍然遠遠無法達到目標,那就該轉向了。在《精實創業》中,艾瑞克認為「轉向」的定義是「策略改變,而非願景改變」。各位還記得前面所說的,我們要重視的是問題而不是解決方案,對吧?現在就是身體力行的好機會。我們還是專注在第二章設定的目標,但也到了該考慮新路徑的時候。是否還有足以替代的商模、定位、技術或交付成果的解決方案?如果沒有,這個新策略可能需要轉向,透過解決完全不同的潛在問題來達成目標。

一如哈蘭比繼續實驗,想辦法提升留任率。它們首先觀察到一些年輕人即使完成培訓後找到工作,仍不滿一個月就離職。後來發現,原來當中許多人在領第一筆薪水前毫無積蓄,因此負擔不起通勤的交通費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哈蘭比進一步鼓勵雇主預付薪資,協助新員工暫度難關。

得知交通開銷的重要性之後,哈蘭比又發現員工留任率低落與他們搭巴士上班必須轉車兩、三次大有關係。這些年輕人的薪水原本就不高,倘若還要花費那麼多時間和金錢來上班就更沒意義。因此哈蘭比調整推薦條件,在低薪職務上特別加入交通和地理因素。

但就算各方面都有所改進,對於那些住在奧蘭治農場的人來說還是不夠。那裡從種族隔離時代就是窮鄉僻壤,任何有意義的經濟活動都離他們太過遙遠。哈蘭比針對這些偏鄉年輕人也幾乎束手無策。這時候就需要跳出框架思考轉向。最後團隊靈光一閃:上郵輪工作!反正一次出海就是幾個月待在船上,原本住得再偏僻也無所謂。事實證明,國際郵輪正是最適合這些青年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他們得以離開家鄉、在外頭闖蕩一番的好機會。

轉向,成就更大的影響力

轉向,成就更大的影響力

如今愈來愈多公司在追求獲利的同時,也將行善放在同等地位。「湯姆鞋」(TOMS Shoes)就是最早這麼做的企業之一。這個品牌強調「買一送一」,顧客要是購買一雙鞋,它就會捐一雙鞋給有需要的婦孺兒童。因此顧客選購流行鞋款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自己為對抗貧窮盡了一份心力。

儘管湯姆鞋直至今日送出六千多萬雙鞋子,還是被批評這種慈善模式並未帶來有意義的改變。然而令人讚賞的是,湯姆鞋虛心接受批評,並對「買一送一」的做法進行審慎的研究評估。研究結果顯示,捐贈鞋子的確沒有改善貧窮狀況,甚至沒鞋子穿的兒童也沒有減少。這種做法還衍生出依賴心態,當地製鞋商也因銷量減少而受到威脅。

認清現實之後,湯姆鞋決定轉向。它還是繼續捐贈鞋子,但盡可能在當地製造,建立地方產業以創造就業機會。而且它的捐贈物品更加多樣化,藉以提供更多社區需要的物資,例如眼鏡、乾淨用水和助產士的培訓及相關用品。

能接觸到廣大群眾或是獲利賺錢,並不等同於發揮社會影響力。前面談到的「買一送一」方案的演變,就是凸顯驗證假設重要性的寶貴教訓。我們必須隨時學習,適時轉向。湯姆鞋認真面對影響力課題之後,現在做得更好了。

商業模式創新是一連串的轉向與堅持

決定轉向或堅持下去,通常得經過激烈的討論,有時會影響個人情緒。因為之前幾週或幾個月以來,你一直灌注心血在原本的解決方案上埋頭苦幹,很難不產生情感上的依賴。這時你可能會猶豫不定,遲遲難以下定決心,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心情。在社會部門更是如此,因為我們所做的幾乎都是為了幫助某些群體,如果已經提供援助,如今卻要半途喊停,也許會更加困難。

因此,定期安排會議討論轉向或堅持既有方案,可以確保團隊保持自我檢討反省的習慣,同時紓解日常監督的壓力。就算連續幾次實驗失敗,在整個循環中也是很自然的。建立團隊定期退後一步檢討和反思的紀律感,也許每個月或每季一次,可以帶來一些寶貴的新觀點。各位不妨自問:是否有任何證據顯示,我們眼前這套推定可行的解決方案可以解決問題,而且實現我們的目標?

倫敦人權組織「暫緩執刑」(Reprieve)處理重大問題時,採取的方針是授權幾個小組各自嘗試不同方案。這些自主的團隊會彼此制衡,所有團隊會於每一季共同討論是否需要轉向、抑或繼續進行當前的方案,同時審查各種資料數據,以評估各項工作的成效。透過定期自我檢討、評估的機制,團隊成員將不會過於依賴眼前的措施方案。我們稍後在第九章會更深入討論「暫緩執刑」團隊各種開創性的工作。

追求社會公益的「精實創業」

追求社會公益的「精實創業」

本章所介紹以實驗和學習為導向的方法,早已被矽谷的新創公司和成熟的企業普遍採用。而且不只是科技產業,各行各業都樂於採用精實方法。艾瑞克.萊斯的第二本書《精實新創之道》也特別介紹全球最大企業之一奇異電子(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E)的案例,說明大型組織如何整合「創業管理系統」。現在人們愈發理解到,當前的世界持續快速變化且充滿不確定性,因此迫切渴求新的工具。

透過親身採訪兩百多個組織,以及相關體驗,我也看到這個運動逐漸在社會公益工作中扎根。當然,不管是規模較小的社會企業和慈善家,抑或大型創新團隊,大多數仍只是初步採行罷了。但他們也因此開始提供一些更好的解決方案和實際成果。人們對此保持關注。 這本書將再深入探討採用精實方法實現社會公益、至今所接觸到的獨特挑戰與局限,以及可能在何種背景脈絡下遭受限制。透過先驅者開闢出來的道路,我希望各位可以從中學習,釋放潛力,對社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等服務,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系列

Facebook
LinkedIn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