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巴菲特傳奇合夥人蒙格:關於錢,你真的需要比別人賺得更多嗎?

巴菲特傳奇合夥人蒙格:關於錢,你真的需要比別人賺得更多嗎?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蒙格智慧:巴菲特傳奇合夥人的投資人生》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波克夏的經營哲學:著眼當前,展望未來

我們走到今天,靠的不是預測未來利率高低或經濟週期變化。我們沒有那種本事,我們倒是經常因為看錯週期而遭遇逆境。但同樣地,我們也有看對景氣週期的時候。

在景氣週期的交替更迭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力求找到當下最合理的投資邏輯,然後不論週期波動如何劇烈,我們都泰然自若。這就是我們的投資之道。我們不做短期預測,我們追求長期的良好結果。

我完全不知道明年道瓊指數會漲會跌,利率是14%還是6%。我不知道投資銀行的生意會迎來一波繁榮,還是會進入衰退的寒冬。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相信所羅門是一家值得信任的公司。我們與所羅門有過多年合作關係,他們會對我們信守承諾。我們欣賞所羅門的員工。與當時其他機會相比,投資所羅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不太重視長期規劃,這與現代商學院還是聯邦住房貸款銀行體系提倡的傳統規範不同。除非是監理單位要求,否則波克夏海瑟威從來不制定長期計畫。

威廉. 奧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 打造出世界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他信奉湯瑪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的一句名言:「與其為朦朧的未來煩惱憂慮,不如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事。」這也是波克夏的經營哲學。每一天、每個禮拜、每個月、每一年,我們都努力對手上的訊息與挑戰做出最明智的決定,例如躲開可能出現的災難,化解難纏的困局,抓住絕佳的投資機會,盡己所能應對這些挑戰。

當然我們要盡可能往前看,但想看遠也看不了多遠。不過如果你可以理智且勤奮地處理好眼前的每件事,最後你就能打造出一家優秀的公司。這對威廉.奧斯勒爵士來說有用,對波克夏來說也有用。

如果你認為,當年波克夏海瑟威守著一個瀕臨破產的小紡織廠,然後某一天勾勒出一幅宏偉藍圖,制定詳細的計畫,目標是20年後買進數十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彷彿我們有預言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 的本事一樣,那你對事情的評估與我們不同。

我們不相信預言。我們不是純粹的機會主義者,但我們確實信奉見機行事。我們不做太多長期預測,只是努力做好眼前的事,而這麼做可以提升我們少數長期預測的準確性。

* 編注:法國著名星象大師,其西元1555 年出版的《百詩集》被認為可以精準預言未來事件,吸引來自全球的崇拜者。

遠離2種人

我們所做的一些事也具有長遠性,但對於一些可能帶來衝擊的事,我們態度往往很保守。我們為可能出現的惡劣環境做好準備,這讓我們的資產負債表長期以來一直表現得非常保守。

還有一個方面也能展現出我們保守的態度:我們儘量遠離人品有問題的人。我們甚至不想出租辦公室給人品不好的房客,如果房客人品有問題,租約到期之後我們就不會續租。無論是律師、會計、房客還是清潔工,我們希望周圍環繞的都是品行端正、作風正派的人。

我們與品行端正的人來往,我們保持雄厚的財務實力,這是我們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經驗告訴我們,人品差的人會害死你。

除了人品差的,還有一種人我們也必須遠離。這是從《法國陸軍操典》(French Army Manual)中學來的。

《法國陸軍操典》把軍人分為四種。有一種人愚蠢而又懶惰,軍隊中絕大多數的士兵屬於這種人。

第二種人聰明又懶惰,這種人是戰地指揮官的絕佳人選。因為參謀總部提出的大量作戰方案,有很多根本不可行,聰明又懶惰的指揮官只會做兩、三件有意義的事,你當然需要這樣的戰地指揮官。

第三種人聰明而又勤奮,這種人適合進參謀總部,因為他們能不停出謀劃策,

制定出大量方案,以確保偶而有幾種不錯的想法能被付諸實行。

最後還有一種人,愚蠢而又勤奮。根據陸軍操典所說,這種人必須開除。

我們深有同感。品行不端與愚蠢又勤奮的人,這兩種人都是禍害。

除了上述所說我們遠離災難的一般原則之外,關於未來,我們通常採取見機行事的態度。各位股東,你們持有的魏斯可擁有大量現金,等到與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的合約到期後,現金會更多。但魏斯可不知道該怎麼使用這麼多現金,不是我們不告訴你們,而是因為管理階層自己也不知道。

我們會像威廉.奧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一樣運用這筆資金。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事,讓公司順其自然地長期發展。

魏斯可是一家很特別的公司,很少有歷史悠久的公司跟我們一樣,資產負債表上絕大部分資產是高流動性的類現金資產,而且管理階層還不知道該怎麼配置這些資金。

*編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創辦教授之一

大幅跑贏指數的唯一方法

投資報酬率每年要跑贏指數0.5個百分點,可能不容易。而如果你的雄心壯志是要追求長期投資報酬率平均每年領先指數5個百分點,那就是一個非常罕見的成就了。

想實現這個高難度目標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減少投資決策的數量,不輕易出手,同時要把握大機會,出手就是下重注。這與一般的投資思維非常不同。

這就牽涉到「分散投資」這個問題。因為效率市場理論的推論之一就是,你不可能對一檔股票的價格瞭若指掌,但如果你把資金平均分散到指數中的所有成分股當中,最後就能獲得平均報酬。

大幅跑贏指數的唯一方法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這麼明顯的事值得了解,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但實際上商學院的教授就是在教這些東西。你可能認為我在開玩笑,但我沒有,確實是如此。當然,這根本不是我們做事的方式。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的財富投入三項出色的投資當中,只要這些投資夠好,他就不會窮途潦倒、心裡不安穩。例如你投資房地產,把資金分成三份,分別投資購物中心、辦公大樓和公寓,投資的房地產都在黃金地段,由優秀的人管理,你有什麼好擔心的嗎?答案是不會。

但是當你進入投資市場,如果手上沒有100檔個股的名單,心裡就不踏實。在某種程度上,投資顧問所告訴你的事只是為了賺取手續費,和醫生開藥賺錢沒什麼區別。

做投資還有個問題需要注意。有些人總是追逐更高的報酬率。假設現在有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保證能長期實現每年12%的年化報酬率。但是選擇這個機會,你必須放棄其他所有機會,也就是說,放棄很多可能更賺錢的機會。你們當中有很多人不會選這個12%的機會。

但,我們應該這樣想:別人賺得多就賺得多,和我有什麼關係?無論做什麼事,總是有人賺得更多、有人跑得更快。一旦你已經在生活中得到一些對你來說很棒的東西,卻還是要在意別人賺錢賺得更快,這種想法讓我覺得很瘋狂。

人類有七宗罪,嫉妒是其中之一。我覺得嫉妒是一種非常愚蠢的罪惡,因為你永遠不可能從中得不到一點快樂。嫉妒會讓你整個人都被痛苦包圍,為何要受這種罪呢?所以我們有這樣一個哲學:我們向來都是從容地走自己的路。

蒙格的思考關鍵:用機會成本的方式思考

我們很幸運,收購了不同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提供額外的選擇。生活中有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那就是所有人、所有公司都要根據自己的機會成本做決策。這就是聰明人做決定的方式。

舉個例子。你條件不錯,有個女孩願意嫁給你,你可能選擇和她結婚,這是一個機會。但你也有可能拒絕她,覺得自己還能找到更好的機會。在做人生的重大決定時,包括選擇工作、學校等,大多數人都會充分考慮所有機會。投資當然也不例外。

我們做投資時,總是把手裡現有的最佳投資機會當做參考標準,用它來衡量其他所有機會。我們拿來當作標準的機會愈好,機會成本的門檻愈高。波克夏提高機會成本的標準,魏斯可也是。本來我們只能投資股票、債券、上市公司,後來我們有能力收購私人公司,這樣一來我們就把機會成本的門檻提高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在更廣的範圍投資,我們就會有更多機會。

當然,這樣做的風險是,嘗試投資的範圍愈大,就愈容易脫離自己的能力圈。我認為,儘管我們的投資範圍很廣,但我們很少離開自己的能力圈。在我們所關注的投資機會中,有90%到95%被我們判定不在我們的能力圈範圍之內。我們會說:「我們做不來,這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

不過,我們也確實在一個很大的範圍內找到許多完全在我們能力圈範圍之內的投資機會。如果你能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提高自己的機會成本門檻,你就能成為更好的投資人。

用機會成本的思維方式做投資,有時候可能找不到任何值得投資的東西。我想起華倫曾經做的一項投資: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當時美國運通陷入一樁醜聞,股價大跌,但它顯然還是一檔優秀的成長股,至少當時華倫這麼認為,而且的確如此。當時,美國運通是華倫找到的最佳投資機會,這麼好的投資機會一下子就把機會成本的門檻給抬高了,別的投資機會根本無法與美國運通比。

於是華倫聯繫合夥人,修改合夥協議,提高單檔股票占比。部位限制解除後,華倫拿出40%的資金重壓美國運通。為了重壓一檔股票而主動提出修改協議,這種情況的確發生過,但很少見。

我談的這種思維方式,對我來說是最普通的常識,但這不是我們這個時代重視的智慧。

蒙格的思考關鍵:用機會成本的方式思考

我偶爾會遇到一些優秀的價值投資者,他們都非常聰明。其中有一位是從史丹佛商學院畢業的,他剛起步,資金不多,他想自己為什麼要跟客戶鬼混,可以自己投資。

結果他現在成為一個非常富有的人。

你如果有本事實現高報酬率,住在閣樓裡都能投資。華倫初出茅廬的時候在陽台蹲了好幾年,還不是照樣投資。總之,這就是我們的思考方式。

一分預防勝過萬分治療

問:我想知道您認為應該如何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他們的性格與氣質,才能讓他們更像波克夏人,而不是商學院人?

答:如何改善孩子的發展過程?這是個好問題。我們怎麼會有這麼多失敗案例?這是因為大多數人不知道失敗的背後有一種基礎模型。

如果想要了解造成失敗的模型,可以看看東德的例子。當時有一群正常的德國人,他們相當優秀,卻不幸遭到共產政權統治。他們當中最優秀的500萬名德國人得到許可,便離開東德,剩下較差的1700萬名德國人受到共產政權統治長達60年。只能說,遇到這樣的狀況,即使是德國人也難免失敗。

我們的市中心也經歷類似的情況。大多數人優秀人才搬離,如果你住在那裡,為了避開犯罪問題,你同樣也會選擇離開。

俗話說得好,把問題徹底想明白,問題就解決一半。不過大多數人面對問題時,常常愚昧地認為一切可以輕鬆解決。然而,這些問題通常無法輕鬆解決,實際上反倒根本難以解決。正因如此,許多時候的正確做法是未雨綢繆。

膠質母細胞瘤是無法治療的疾病,一旦得病就無藥可救;很多問題也是如此,一旦出現之後就無法解決。所以,我們應該學習李光耀的做法,問題剛顯露出來就馬上嚴陣以待、連根拔起。如果不及早撲滅問題的火苗,小問題終將釀成大禍。

不過,這對於我們的民主政府來說很難辦到,因為我們缺乏有影響力又有意願這樣做的政治家。

如今,歐盟正面臨這樣的問題。希臘的政客希望藉由多借一點錢,多買一點東西,讓人民的日子輕鬆一些,我們實在不能責怪他們。然而,一旦希臘分崩離析,歐盟的問題就嚴重了。各國可能被迫裁員、削減退休金,想必沒有人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

根據我的經驗,如果認真直視問題,就能把問題處理得更妥當。在我看來,一旦連最優秀的人才都搬離市中心,我不會抱持幻想,自欺欺人認為市中心衰敗的問題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理所當然會變成燙手山芋;而且,同樣的狀況會發生在國家上,也會發生在企業上。

在促使企業走向失敗的各種模型當中,有一個模型非常簡單易懂。假設在某一個行業中,最優秀的人才都往A公司跑,不願意到B公司、C公司或D公司,而且B、C、D這三間公司最優秀的員工也不斷跳槽到A公司。對於A以外的公司而言,這正是引爆失敗的導火線。我認為如果我們能深入思考,不再愚昧輕信某些社會科學提供的靈丹妙藥,就能更加明智地應對問題。

我特別敬佩李光耀的一點是,他總是毫不留情地釐清問題。儘管過程不太愉快,也不阻攔他面對問題的決心。

順帶一提,不是所有問題都源自於貧窮,富裕也可能毀掉一切。西方社會裡,許多出身優渥環境的孩子反而誤入歧途。

因此,我建議家長採取堅定且理智的管教方式,時時懷抱誠意與善意。不過,我所說的每一件事都很難辦到。

我特別建議各位注重這個觀念:一分預防勝過十分治療;尤其,問題通常不只需要十分的治療,反而應該是「一分預防勝過萬分治療」。

防患未然才最重要,可惜很多人不懂得未雨綢繆。

先行智庫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領導管理,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系列講座】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系列】

Facebook
LinkedIn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