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惡性通膨的原因不是因為鈔票印太多?經濟學告訴你——原來「錢」能解決的事只有這些⋯⋯

惡性通膨的原因不是因為鈔票印太多?超犀利經濟學教你,原來「錢」能解決的事只有這些⋯⋯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社《金錢的另一端是「人」:高盛前交易員教你大人、小孩都看得懂的幸福經濟學》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因為鈔票印太多,所以才會惡性通膨?

金錢過度增加,物價持續急速上漲的情況,稱為惡性通貨膨脹。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經發生過無數次惡性通貨膨脹,讓很多的人生活苦不堪言。但其實,發生惡性通貨膨脹,讓人們生活痛苦的根本原因是「勞動力不足」。

一個女人抱著沉重的袋子走進麵包店,從敞開的袋口,可以看到滿滿一綑綑的鈔票,但誰都沒有側目以對。當時在這個國家,這樣的光景並不會特別引人注目。 這是一九二三年的德國。政府大量發行紙鈔,紙鈔的價值跟廢紙差不多。所有物價都上漲,街上到處都是我們看來匪夷所思的光景。要去購物的人用手推車運送大量的鈔票,孩子們拿著比積木還容易取得的鈔票堆著玩。剛剛從麵包店出來的女人,現在看起來一身輕,原來,大量的鈔票只換到兩個麵包。

一九二三年一月,兩百五十馬克就能買到的麵包,在同年十二月,漲到要四千億馬克才能入手。加上前後的期間,物價整體上升一兆倍。紙鈔的價值變成一兆分之一,甚至還發行面額一百兆馬克的紙鈔。國內物資匱乏,人民生活困苦。 當時的德國大量印製紙鈔、發行國債來借款,紙鈔的價值急遽下跌,引發通貨膨脹。

現在的日本也是國債發行餘額不斷增加,突破一千兆日圓。曾經聽過專家表示:「照這樣下去,現在的日本也會像戰後一樣爆發惡性通貨膨脹。買不起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大家的生活變得很辛苦。」 的確,戰後日本政府也是發行大量國債。五年內,物價跳升了八十五倍,根本買不到生活必需品。這位專家的意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細想想又覺得不太對勁。即使金錢的價值下跌,只要人們持續工作,就可以持續生產物資。 無法取得生活必需品,一定還有別的理由。

政府大量發行紙鈔,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國民的勞動

政府大量發行紙鈔,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國民的勞動

製造物品,需要的不是錢,而是工作的人。我們來回顧歷史,仔細看看德國和日本的例子。大手筆增加「勞動借入」的德國,想要了解一九二三年德國的慘況,必須回溯到四年前。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於一九一九年簽訂凡爾賽條約,根據條約,每年必須支付大量的賠償金給法、英、美等戰勝國。支付條件經過反覆磋商,最後決定使用外幣支付。 但是,百廢待舉的德國根本沒有能力賺取外幣。戰爭造成大量死傷,生產力驟減。德國生產的煤礦,每年也要義務性的無償提供給戰勝國。 因此,德國政府發行大量紙鈔來購買外幣,以支付賠償金。或許你以為印紙鈔就能輕鬆解決,但事實上,戰爭的損害,再加上工業地帶被占領,國內能夠使用的勞動力不足,導致物資不足的情況加劇。

很多人眼中只看到金錢增加,沒有發現勞動被剝奪。 戰後的日本也發生同樣的狀況。增加金錢而剝奪勞動。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戰爭終於結束,本來應該回歸和平,但是等著日本的,卻是嚴重的資源短缺。

政府能做的只有「換一個人受苦」

政府能做的只有「換一個人受苦」

發行國債、印鈔票,都是增加金錢的手段,但是卻無法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當增加的錢被拿來使用時,就會剝奪勞動力。已經很稀少的勞動力,被用在生產生活必要物資以外的東西,更加重物資不足的情況。即使增加金錢,也無法解決勞動力不足或物資不足的問題。 我們面對的年金問題,也是勞動力不足、物資不足的問題。根本的原因是高齡者增加,但是工作世代,也就是勞動人口大幅減少。工作世代減少,生產力就會減弱。無法取得必要物資,生活就會陷入困苦。如果高齡者領取的年金不夠買生活必需品,生活陷入困苦,那麼政府只要出錢補助他們就可以了吧?然而,雖然高齡者生活過得去了,但是卻變成工作世代在為生活所苦。只是換一個人受苦而已。那麼,發行國債,讓工作世代和高齡者都有充足的錢如何?這還是不能解除國家整體的物資不足問題。因為不是錢變多,物資就會生產變多。物價上漲,沒有充足的物資可以流通,全部的人都得承受。 即使已經察覺到國家整體生產力下降的問題,似乎也無法解決年金問題。想要改變未來,現在的我們必須思考能夠怎麼做。

在這之前,還有一件事要重新審視,就是有關政府舉債。 先前提到,德國政府、日本政府都有發行國債,但很明顯看得出來,發行國債並無法增加勞動力。我們可能會這麼認為: 「政府發行國債是債留子孫。」 未來世代必須工作來還債才行吧?

我們無法「讓未來的人勞動」

我們無法「讓未來的人勞動」

為什麼有的國家高額舉債卻沒破產? 債臺高築的家庭總有一天會破產,但是現在日本政府舉債超過一千兆日圓卻沒有破產,實在很神奇。 如果你感到不可思議,那你就是誤會了「政府舉債」的意思。

二○二○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我們的生活丕變,遠距上班普及。超越距離,讓遠方的人為你工作成為可能,但是超越時間,讓未來的人幫你工作的時光機還沒有發明出來。 可是,為什麼你會認為「政府舉債就是讓未來的國民勞動」?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開始認真思考「金錢是什麼」「借款是什麼」。在之前提過,存款會反過來變成借款,所以如專家們警告的,銀行沒有錢可以借給政府的狀況,過了十年,直到現在,依舊沒有發生。 這種金融或經濟的議題很容易變成專家們的事,但是任何問題的本質都是很簡單的。為了解開政府舉債的謎題,我思考的方向也很簡單,到目前為止也提過好幾次─ 「到底是誰在勞動?」

政府的預算不是分配金錢,而是分配勞動

政府的預算不是分配金錢,而是分配勞動

只看到金錢的出處,就感覺好像只要編了預算,想要的東西都能到手。但是,就像我們一路以來不斷確認的觀念,勞動的不是金錢,而是金錢背後的「人」。就像寫這本書的當下,我們正與新冠肺炎搏鬥著,醫療院所無法再收容患者,不是因為政府預算的問題。即使給了預算,如果沒有足夠的醫護人員,也無法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現在的我們得到的產品或服務變多,不是因為預算增加,或是舉債造成未來負擔,而是現在的人們增加了勞動所致。即使自己沒有多付出,也必然有人增加了勞動。

如同政府發放補助金一樣。我們之所以可以用補助金來買東西,是因為有人工作,製造了產品。也就是說,所謂的政府預算分配,分配的是我們的勞動。編列很多預算的項目,就代表要投入很多勞動。 戰爭時,國家政府會大幅增加軍事相關預算。人們的生活變得困苦,是因為很多勞動力被軍事相關產業剝奪。

如果只著眼於金錢,就無法察覺到這個事實。 政府付錢的時候,一定有人收下這筆錢,並且付出勞動。我們的生活能夠變富足,是因為這些人的勞動所產生的效用。並不是發行國債,轉動萬能鑰匙就能輕鬆達成。即使沒有未來的人替我們工作,但是政府借款不斷累積,總有一天還是得歸還。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數據分析課程,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Facebook
LinkedIn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