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要成為情商致勝的贏家,必修的關鍵2堂課——自知後當責

要成為情商致勝的贏家,必修的關鍵2堂課——自知後當責

本文摘自方智出版社《情商致勝:完勝職場與人生的12.5堂課與實戰演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承認自己有何弱點的最大好處,就是你接下來能懂得避開

如果要我說,除了「希望每個人身體健康」之外,對社會還有什麼期許的話,那就是我希望能發明一種新藥,幫助大家發展情緒成分。我如果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局長,會把「自知」列為優先項目。

「自知」最早引起我的注意,是流行文化在二○一一年到二○一三年間對「企業家精神」大肆渲染的時候。看到一些學生和經理成為新創公司創辦人時,我很震驚,心想他們為什麼沒意識到自己毫無勝算?他們為什麼想當頭號人物(公司CEO)?他們為什麼沒意識到自己更適合成為組織中的二號、三號或二十七號人物?他們難道沒意識到,之所以做出這種大躍進,只是因為覺得這很酷,而不是出自他們的使命?

基於很多原因,人會試著成為不適合自己的角色,有時候只是因為「妄想」(我說這句話不是懷著憤怒,而是同理)。有妄想症的人,不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但我驚訝的是,他們當中很多人並沒有妄想症,而是非常了解自己。他們其實知道自己沒有機會,所以透過CEO之類的職位來撐起門面,過度補償內心的不安全感。他們寧願把「企業家」一詞放在自己的IG簡介裡,好在世人眼中顯得成就非凡,也不想激發自己的優勢和熱忱,建立永續長久的幸福。

許多現代人夢想成為企業家,這就像一九五七年的人,夢想成為太空人和飛行員,一九七五年的人,夢想成為搖滾明星一樣。「自知」跟「自愛」(self-love)和「自我接納」(self-acceptance)有著密切關係。我在這一刻意識到,「自知」是一回事,對自己的鏡中倒影說「喂,你很不擅長某件事」是另一回事。這不等於你對自己說「我是個一無是處的人」,而是承認你有弱點。

例如,我沒有美化辦公環境、在牆上掛一幅畫這類的工作態度,因為我不喜歡這麼做,所以我會請別人代勞。但我確實很符合每天花十五個小時經營事業的工作態度,因為我喜歡做生意。我沒辦法閱讀冗長的文字或電子郵件,所以會跟團隊進行五到十五分鐘的簡短會議。我不會對自己說「糟糕,我得找個家教」。與其把閱讀能力從「很糟」改善到「還行」,我寧可花時間把自己的長處從「很棒」提升到「超讚」,而這就需要自我接納和自愛。

我認為人還是必須適度改善自己的弱點,至少到不會帶給別人麻煩的程度

我認為人還是必須適度改善自己的弱點,至少到不會帶給別人麻煩的程度

你需要擁有足夠的基本能力。像是我「善良的坦率」太過貧弱,結果為一些現任和前任員工造成了問題,所以我不得不改善。但我不會過分強調問題所在,因為一般人只想著改善自己的弱點,而不是繼續提升自己的長處。是的,我想彌補我的弱點,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如何把自身優勢提升到月球那樣的高度。

你可能沒辦法像我揚棄學校教育那樣徹底拋開自己的弱點,而需要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可接受的基線。然而,若想從「可接受」更進一步提升到「良好」,通常需要太多努力,而且榨出來的果汁常常不值得榨汁的辛勞。我希望你在自己天生擅長的事情上加倍努力。諷刺的是,你會發現這麼做其實更有效地彌補了你的弱點,而不是試著把弱點變成優勢。換言之,由於「時間影響」的套利,你如果把自己的優勢提升三倍,淨業務成果就會更大。

我確實需要把「善良的坦率」提升到可接受的水準,但我知道自己永遠不會是這方面的模範生,無法提升到在同理他人這方面的情感技能一樣厲害,永遠不可能。

如果在這一刻,你停止閱讀這本書,並開始產生想透過其他老師和途徑來學習更多關於自我發現的興趣,那麼這本書就是我寫過最好的一本。我就是這麼看重自知。

當責就像煞車,能阻止因為指責他人而產生的痛苦慣性作用

當責就像煞車,能阻止因為指責他人而產生的痛苦慣性作用

人們總是習慣把責任從自己身上推到別人那裡,並大大地誤解「逃避責任」就能帶來快樂,但實際上恰恰相反。

「我拿的酬勞不夠多,這都是老闆的錯。」
「莎莉搞砸了我的專案。」
「是瑞克不願意溝通。」
「市場偏偏在我們發表產品的前一天崩盤。」
「這個嘛,要不是客戶有那麼多要求……」

你責怪別人時,就等於向自己承認事情不再受你控制。你等於把掌控權交給了被你指指點點的人,你成了所在處境的受害者。與其把食指對準別人,不如把拇指對準自己。

「我需要向老闆要求調薪,不然就找份新工作。」
「我必須擬好架構,以便將來和莎莉合作。」
「我需要和瑞克安排簡短會議。」
「要不是我一直在尋找淘金時機(或是如果我更快採取行動),這件事就不會發生。」
「我如果在客戶面前更坦率,就不會處於這種困境。」

明白「生活中每個問題都是自己的錯」,這種情商能讓人覺得平靜又自在

明白「生活中每個問題都是自己的錯」,這種認知能讓人覺得平靜又自在

如果你的商業夥伴害慘了你,讓你陷入指責的黑暗漩渦,當責能助你脫離困境。如果兩個人吵架,而其中一人朝負起責任邁出一步,你會發現整個談話方向立刻轉變。

我無論面臨什麼樣的挑戰,都必須接受以下事實:我做出了決定,使我陷入某種處境。即使我當初就決定在這一刻之前無視這種情況,也需要為此負責。知道沒有其他人能控制我的人生,這讓我很興奮。如果問題是我造成的,我就有能力修復它。如果問題不是我造成的,即使超過我的控制,或是偶然發生,我還是能決定如何因應。

你也許能透過推卸責任來騙過某些人,但騙不了那些情緒智能比你高的人。高情緒智商的人,通常是最受人們喜歡或最成功的人,而你如果不能和那群人一起獲得勝利,那真的很糟。

我其實能理解人們為何逃避責任,因為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也在逃避「善良的坦率」和與人起正面衝突的場面。但我太能同理這種心態,太常把其他人的弱點或錯誤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結果一些員工因此沒意識到還有改進的空間。逃避「善良的坦率」,總是讓我陷入自己不想糾結其中的困境。簡單來說,我逃避了衝突場面,但在經營范納媒體和葡萄酒文庫的二十多年間,有些員工離職,是因為我在他們「能如何成長」這方面,沒有提供適當的回饋與建議。

我一再了解到,領導者需要把善良的坦率跟當責結合起來。如果太有責任感,反而會讓管理階層和員工覺得自己本該享有特殊的對待,或反而責怪起你來,對你有所埋怨。或許善良的坦率能讓你更容易接受應負的責任,而這也意味著不必被動承接所有的責任。

如果你和商業夥伴發生摩擦,可以承擔責任,認為是你把自己放在那個位置上,但在必要時,你還是要向對方提出反饋。你兩者都能做到。當然,在商場上,「財務狀態是否穩定」是更容易被問責的重要變數。這就是為什麼節省開支總是至關重要。

否明天就辭職?

在練習當責的過程中,你可以試著對自己提出以下重要問題:你能否明天就辭職?

很多人都做不到。如果你是二十二歲,剛畢業,沒負債,這是一回事;但你開始承擔其他責任時,其他人就會被牽連。就算你覺得自己可以住在一間簡陋的小房子裡,但你可能有孩子,他們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間以便學習與生活。你可能有配偶,而對方想要不同的生活方式。

你是否覺得被困住了?如果是這樣,承擔責任的一個好開始,就是審查你的個人開支,看能在哪方面省錢。現在越來越多公司能接受遠距工作,那你能不能搬去離辦公室一小時的地方住,以節省房租?你能不能賣掉一些已經不再使用的東西?隨著年齡增長,我意識到有很多快樂是來自「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財務控制只是其一。如果是運用十二又二分之一的情感成分,能否掌控也是一大重點。

你如果真正覺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就不會害怕結果。你如果有積蓄,就會覺得安全,因為你能照顧自己。如果你還在為那種安全感而努力,那麼另一項事實能讓你感到安心:你總是能再找到下一份工作。機會總是有的。這個世界有著豐富的機會,而且你坐在駕駛座上。

人們日常面臨的焦慮大多來自於無助感。當責應該能幫忙你扭轉這點。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職場溝通技巧,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Facebook
LinkedIn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