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計劃性拖延症總讓你感覺像在瞎忙?用2種系統工具將目標可視化

計劃性拖延症總讓你感覺像在瞎忙?用2種系統工具將目標可視化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改變你人生的想法整理術:韓國首席想法整理諮詢師幫你將想法視覺化,釐清思緒,人生從此不迷茫》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只有想法能做什麼呢?行動才最重要

我決心要減重的原因是想要塑造一個符合想法整理和自我管理的形象。2017年出版我第一本書的當下,我的體重增加了約20公斤,覺得自己沒有做好自我管理的樣貌,實在與我所寫的書內容相悖。 

寫書之前的我都還維持在正常的體重,但開始寫書後體重卻不斷上升,可能是出版第一本書給予我的負擔與忙碌,加上要遵守截稿時間導致壓力不斷襲來,所以經常吃宵夜,然後在運動量又不足的情況下,不知不覺胖了20公斤,也因此害怕照鏡子。 

書籍出版後開始獨自運動,卻沒有起色,減了一點點又馬上胖回來,於是思索著該怎麼辦,最後決定要找專業人士,友人也介紹了教練給我。 

我與被稱為「老虎肌地獄使者」的教練開啟了300天的大長征,與曾經是「想法派」的我截然不同,他是「行動派」的教練。 教練不會做太多的說明,當我的運動姿勢正確時就靜靜看著,當我因為動作吃力而姿勢不對時,就會糾正我的姿勢。

遇到這位行動派教練之前,我總是想太多、計畫太多,但多數都沒有化為行動。雖然想開始運動,卻也能想出不要運動的十個原因。關於運動的資訊與知識累積了很多,卻沒有真的去運動。 遇到教練之後,我產生了一個習慣,那就是減少思考、多點行動!運動時我會只集中精神在運動上。常常做完上半身運動後,就會懶得做下半身運動,因為太累了就會冒出許多想法。這時要停下各種想法,先做1次「起立坐下」就好,神奇的是只要做了1次,就會想做滿10次,最後可以做到100次,行動果真孕育更多的行動。 

就這樣我努力了300天之後,達成了目標,減重20公斤,拍攝了理想中的形象照。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我有5萬多個想法,時而也想放棄,出現「我做不到」的負面想法,由於是在炎熱的6月開始運動,所以必須帶著更強烈的意志力,當負面想法產生之際,就更需要積極投入行動,只要一行動,負面想法自然就會停止。 

只有想法能做什麼呢?行動才最重要

想法必須延伸為行動

就算有引領我的教練,但最終能夠完成目標的是我自己。當時在健身房挑戰減重的人當中,能在300天後達成目標的人也並不多。當我確立了「減重後拍攝形象照」的目標,我最先做的就是將目標文字化,明確設定了「300天內減重20公斤,以良好體態拍攝形象照」的目標,並且繪製了曼陀羅,將目標具體化。

我們要好好整理想法的原因,是為了要好好行動。毫無想法的隨意行動,會將精力耗費在錯誤的方向,難以獲得想要的結果。如果能好好整理想法,就能透過行動完成目標,若不將想法轉換成行動,就無法獲得想要的結果。請務必謹記,思考與行動就是實現目標的方法。 

使用曼陀羅前,你必須知道的3個限制

使用曼陀羅前,你必須知道的3個限制

曼陀羅的優點是可以具體建立均衡目標與快速實踐的方法,但與其他想法整理工具一樣也有幾項缺點。 

第一,曼陀羅在追加細部主題上有所限制,因為這是以填妥9個空格、總共81個空格的方式,當然在發想點子上81格並不是小數目,但當內容漸漸具體後,就會覺得空格不足。 

第二,曼陀羅不是依據時間排序,所以無法以視覺化的方法管理專案進度。曼陀羅的架構是中間向外擴散的放射型,因此沒有優先順序,也無法得知工作量。 

第三,曼陀羅不知道負責人與所需時間。曼陀羅是以任務填寫為核心,也就是以必須處理或解決的「課題」,或是必須執行的「工作」為主,然而事情要具體化進行就必須要有負責人與所需時間的構成要素,才不會不了了之。 

曼陀羅本身是點子發想或畫出大藍圖時的好用工具,若想要細部計畫或進度管理的話,就必須使用其他方法以補齊曼陀羅的三項缺點。 

作為拖延剋星的專案管理工具——甘特圖 

作為拖延剋星的專案管理工具——甘特圖 

1919年由亨利.甘特(Henry Gantt)發展的甘特圖,不僅可以使用在個人工作上,且由於專案整體內容可以一目了然之故,所以也成為團隊分享進度時可供使用的工具。 

甘特圖區分為三種領域,第一是任務領域,第二是所需時間與負責人領域,第三是進度情況的視覺化圖表領域。首先是在第一領域寫下該做的事情;第二領域就是要推算目標達成的時間,記錄下開始日與完成日,然後在任務的各個項目寫下誰是負責人;第三領域則是以條狀圖畫出任務執行時間,時間單位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日、週或月。 

事實上,每個專案都要制定日程表是一件費心的工作,所以可能會覺得「直接做不就好了,為何要這麼麻煩每次都做日程表?」當然簡單的事情、一次性課題或單純的業務等可能不需要計畫,畢竟這些事情可以快速執行,也可獲得不錯的成果。 

然而,如果是中長期專案或是必須取得成功的專案時,制定日程表是必須的。因為複雜的工作若在沒有日程表的情況下進行,就像沒有地圖的旅行一樣。 

生活在目標中才能成功

生活在目標中才能成功

不僅一次,而是能持續成功的人有什麼特徵呢?他們不同於常人的地方是什麼?阿諾.史瓦辛格是美國電影演員兼健身運動員、政治家,他可說是完成自身所有目標的代表人物。 

他為人所知的身分是電影演員,但其實他也曾是活躍的健身運動員。且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除了代表作《魔鬼終結者》外,還出演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動作片,成為一位動作片明星。之後他踏入政壇,於2003年成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擁有4千萬人口的加州州長,從政了7年的時間,讓他成為美國夢的象徵性人物。 

「首先該做的事情是描繪未來想要成為的樣子,然後就好像已實現似地持續生活在那個目標藍圖中。」 這是阿諾說的話,這句話的重點是什麼?就是要想像已經實現了目標。一旦開始想像未來的樣貌、深信這個樣貌,就會使這個樣貌成為自己存在的一部分,因為它已被烙印在潛意識中。 

為了記住重要的東西,大腦必須有遺忘的機制

為了記住重要的東西,大腦必須有遺忘的機制

我們的大腦一整天會獲得大量的資訊,若所有資訊都要記下來,大腦會過載,所以大腦必須遺忘大部分的資訊。若沒有被大腦判斷為重要的資訊,就會自然被遺忘。

那麼大腦判斷重要資訊的基準是什麼呢?不是僅利用1、2兩次,而是利用3次以上的資訊。進入腦中的資訊會保存在大腦的海馬迴,負責短期記憶,這些資訊會暫存1到2週,在這段時間如果再輸入3次以上的話,就會被判斷為「重要資訊」進入顳葉,成為長期記憶,也就是成為難以忘記的資訊,得以長期保存。

根據各種腦科學研究,從最初記錄的那天起7到10日內,只要再度輸入3到4次,就會留下完整的記憶。所以寫下來並反覆用眼睛確認的過程,可召喚出「記憶金庫」,並將記憶移動至顳葉。 然而我們必須記住的不只是單純的知識或資訊,而是自己要完成的夢想與目標,也就是你的未來。我想,應該沒有什麼是比這個更重要的資訊了。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設計思考,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系列講座】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系列】

Facebook
LinkedIn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