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離婚不分居,絕對利大於弊!進退有據的選擇,讓妳值得更好的結局

離婚不分居,絕對利大於弊!進退有據的選擇,讓妳值得更好的結局

本文摘自好的文化《終於學會接住自己:有些傷永遠在,但你可練習與之共處,31個真實故事陪你找回自我價值》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情感關係,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 

二、三十歲時,我無意中得知身邊的熟人離婚了,但仍和前任另一半生活在同個屋簷下,我嘴上沒說什麼,心裡卻不以為然:真是好愛面子。都離婚了,為什麼不幹脆俐落分清楚?如今我即將邁入四十歲,也有幸聽了不少故事,愈來愈明白一個道理:夫妻之間,或者說曾為夫妻的成年男女之間,不是非愛即恨、非合即分、非此即彼的。他們之間的感情是立體豐富、斑駁交織、錯落咬合的。尤其是有了孩子後,哪怕離婚了,切斷夫妻關係,依然有著情感連接。 

你和前夫離婚,憎恨他的種種陋習和頑疾,但最終還是收留他,讓他有個安身之地,以配合他演戲的方式,避免流言蜚語,守護孩子成長。儘管他曾做過很多傷害你的事,但最後關頭還是選擇大方,沒有因為房子和孩子的撫養權與你起爭執,而是後退一步。你們的婚姻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但你們的情感互相成全,深深交織。你們選擇不分居,不管是為了面子、孩子,還是其他,內心深處其實都存留著「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善意。 

很多人會嘲笑這種「後婚姻模式」曖昧、尷尬、苟且,但我卻從這種「不夠乾脆」的相處之道,體會到成年男女的不易,灑脫往往是戲劇裡的演出,妥協才是現實生活的真相然而,就我個人的觀察來說,離婚後不分居是弊大於利的。 

離婚不分居模式,絕對弊大於利 

離婚不分居模式,絕對弊大於利 

在回覆你之前,我查了當年四月以來離婚後不分居的個案資料,二十三名和你同病相憐的傾訴者均為女性。當然,這不排除女性敏感脆弱,喜歡傾訴的天性,但從她們大同小異的遭遇中,可以看出以下共同性: 

離婚後不分居,猶如讓前妻依然扮演著妻子的角色,包括替前夫洗衣做飯、償還債務、迎來送往等。過度的付出,讓前妻在慣性和依賴中,依然和前夫捆綁於一體。哪怕前夫有了新的伴侶,她們依然捨不得放手。 

離婚後不分居,可以讓前夫在事業和人際關係上,一邊坐享家庭圓滿的福利,一邊嘗試其他親密關係。前妻卻在忙碌和婦道中獨守空房,或者在期待和幻想中活成笑話。 

你和前夫離婚後,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拼命賺錢養家,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也許離婚後不分居的模式,讓你也在錯覺中認為還有個看似完整的家,無法當著前夫和孩子的面展開一段新的關係。

但你的前夫不同,他交了小女友,甚至在厭煩準備甩掉她時,拿你當擋箭牌,讓你在被誤解中被當街暴打。他這麼做當然不厚道,而他的行為卻顯示了離婚後不分居的某些男人,進可攻退可守的心態。

與其知道醜陋真相,也好過活在美麗謊言中

與其知道醜陋真相,也好過活在美麗謊言中

很多時候,自以為聰明的大人,以種種看似完美的說辭和演技欺騙孩子,殊不知孩子早已知道真相,只是不忍心說破。我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少女,她早已察覺父母關係異樣,甚至多次撞見媽媽偷偷哭泣,還在電腦和手機裡發現爸爸和其他女人的親密合影,但她始終活在「不願拆穿父母」的衝突裡。

她期待有一天,父母能像真正的成年人一樣,開誠布公告訴她到底發生什麼事。然而,還沒有等到那天,她卻在同學們的圍觀中發現父親的祕密。她在無法接受中跌落黑洞,一同破碎的還有對父母的信賴。

我也是媽媽,十年的實戰養育總在提醒著我:孩子比我們預見的通情達理,也比我們想像的善良寬容;但是如果他知道自己一直活在謊言和欺騙裡,也會比我們想像的脆弱難過。

父母要在合適的時間告訴孩子離婚的真相。你家孩子如今六歲了,不如趁這次事件,告訴他你們已經分開的事實,然後理直氣壯地讓前夫搬出去。至於他和小女友是分是合、他還會不會賭博欠債,就看他自己的修行和造化,和你已經無關了。

拉大距離,有助於捍衛彼此的邊界,以及維護你的清白

拉大距離,有助於捍衛彼此的邊界,以及維護你的清白

你才三十一歲,如果遇到好的男人和情感,值得重新開始。和前夫糾纏在一起,反而會讓你錯過新的緣分。面對孩子不要把前夫妖魔化,而是要用平和的情緒和堅實的腳步,告訴孩子「媽媽愛你,是你的愛讓媽媽更努力、更美麗」。單親媽媽培養出優秀懂事孩子的實例,比比皆是,只要媽媽活出了自己的樣子,就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有朝一日,當孩子步入美好斑斕的青春,遇到意中人,走進婚姻的圍城,他會從爸媽的故事裡知道:愛會長久,也會消亡;婚姻會固若金湯,也會瓦解坍塌;夫妻會白首偕老,也會一別兩寬。

面對婚戀中的種種問題,清楚分明的邊界,進退有據的選擇,會讓事情有不一樣的結局。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領導管理,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系列講座】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系列】

Facebook
LinkedIn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