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自製數位教材費時又完課率極低?企業投入前請先確認是否能做好這9點

企業想自製數位教材前,應該先盤點是否能做好這9點,否則又成為一部製作費時又完課率極低的辛酸血淚!

在上一次(製作數位學習教材充滿挑戰?先從3個觀念改善教材沒人看的窘境),我們提到在製作數位學習教材時,應該先知道「為什麼許多影音教材都沒人想看?」,本篇則是要告訴我們,作為一份具有價值的數位學習教材,應該具備的水準。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國家科學委員會的定義:

根據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所訂之「數位學習國家型計畫總體規劃書」,其認為「數位學習產業含括數位學習工具(載具及輔具)研發、數位學習網路環境建置、教材內容開發、以及數位學習活動的設計等。

其中,數位學習教材又分網頁式教材、演講式教材、模擬式教材、視訊式教材以及電子書教材等。

在近幾年,網頁式與視訊式已經逐漸密不可分,我們現在可以到各大線上學習平台註冊會員、選擇想要的課程放進購物車,再透過信用卡、匯款以及電子支付工具來付款。

線上學習平台的課程內容更是超乎我們想像!除了最常見的辦公室技能:Office系列課程、網頁設計、外語學習。現在有教你如何唱歌、畫畫、怎麼當SOHO報價,還有教你怎麼做出好吃的麵包跟調酒!課程類型非常多元。

不管畫面多絢麗、豐富,數位教材設計原則依然要符合以下幾項學習原則:

不管畫面多絢麗、豐富,數位教材設計原則依然要符合以下幾項學習原則:

掌握工具特性

在近兩年的疫情影響下,各大視訊軟體有顯著的改善,有的適合高畫質視訊,有的適合求穩求快速,有的適合分組討論。再加上有許多遠端工具如雨春雪般的出現,例如線上互動式工具Miro、即時互動問答統計工具Slido,以及專為沒有基礎設計背景的動畫製作軟體Vyond。

學習記憶的考量

不是把所有實體教材搬到線上就是數位學習教材,假如原本一堂7小時幾乎一整天的實體課程都搬到線上,這個教材一定完課率極低且學習成效非常不佳。我們得考量學員在使用的情況、時間以及平均專注度,才是一份合格的數位學習教材。

前導組織的應用

針對即將學習的課程,我們是否能提供相關的預習架構、知識、相關知識?在一項研究中,讓大學生閱讀一段有關佛教的文章,在閱讀該文章之前,研究者給予部分大學生前導組織,其內容為佛教和基督教之比較。其他學生則閱讀無關的文章。研究結果發現,有前導組體的學生對教材內容的保留量,比其他學生多得多。原因是前導組體活化了大部分學生有關基督教的知識,而學生就可以使用這些知識來收納較不熟悉的宗教訊息。

提供適切互動

試想一下在學生時期,假如我們在課堂上都只聽老師講解課本上艱澀的內容,很可能就會不小心打瞌睡或專注度下降。所以許多實體課程講師也都擅長製造學員互動,可能是分組討論或搶答,最後請大家做成果發表等等。所以在直播教學時,請盡可能設計一些可以互動的教學過程。

數位教材應該提供適切互動

提供單純使用者介面

許多企業已有自己的e-learning平台,或是像其他線上平台採購。購買哪一家並無好壞,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介面要夠清楚易用!所有員工都必須花時間來到該平台上課,並不需要再花太多時間來學習該如何使用超級不友善的學習平台。

問題導向學習

提供企業員工學習平台,就是為了能幫助企業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我們也不能貪心到只用一門課就能讓員工會這麼、會那個,學了就能馬上用。課程需要一再複習與練習,這邊也建議不用一次把所有內容塞進一門課。請務必記住:這門課、這一章節,只要解決你工作上的一項問題,就真的功德圓滿了!

提供日常情境

建議可以根據產業情境、部門的不同,設計出適合的日常情境課程。例如客服人員的應對原則,就很適合套用日常情境模擬。另外,平常使用的報表、書信文件都可以成為教材的一部份。

頻寬的考量

還記得有一次幫一家企業上數據分析課程,一共二十幾位幾乎都在公司與我們講師做線上直播授課。但上課途中許多學員上上下下,一下畫面不能動、一下沒有老師的聲音。原以為是我們的設備問題,結果才發現該企業的網路頻寬不足才導致當天的授課體驗不佳。所以在做大型直播授課時,請務必確保公司內部或是居家辦公者的網路頻寬。

提升學習動機(ARCS模式)

ARCS動機設計模式,將之區分為四個要素,目的在於幫助課程設計或改進教學。ARCS指的是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關)、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滿足)四個要素,強調引起學習者的動機必須配合此四要素的運用,才能達到激勵學員學習的作用。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影音動畫學習服務,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vyond/

【數位教材相關課程】

01/05(三)︱商業動畫影音製作實戰班︱第9期

Facebook
LinkedIn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