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觀點

在這個時代,「自我中心」的人會越來越有價值!

在這個時代,「自我中心」的人會越來越有價值!

本文摘自究竟出版《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各位,要不要活得更「自我中心」啊?

我認為擁有「自我」品味的人,今後會更加倍成長。

就算把原有的技能磨練到極致,也不代表就能成為頂尖大師。更別提現今世界正面臨大重設,處於既有的規範已瓦解的狀態,技能本身也很有可能從根本上消失。目前已經找不太到放諸四海皆準的「必備技能」。在這個時代,自己長年賴以為生的技能,輕而易舉就會變成「沉沒成本」。既然如此,那該怎麼辦?到最後,沒有人可幫忙,只能盡力「靠自己尋找」、「靠自己思考」。

現在這個時代「該如何活出自己的精采─」。要尋找的就是這個。這才會塑造出你的「品味」。

很多人都會追求有規則的比賽。像是喜歡棒球就打棒球,喜歡足球就踢足球,在規定好的世界裡磨練技能,以選手的身分往上更加精進。這種「因為一直都在打棒球」而對於磨練至今的技能產生的執著,剛好符合沉沒成本的定義。就算時代大幅轉變,也依然相信在自己磨練至今的技能範圍內「會有剛好符合的新需求」,結果就會受到社會及大眾見異思遷的需求左右。的確,我們還是可以活用技能當中的一部分。好比說,一直拚命練習跑壘的棒球選手所培養出的體力,也能應用在其他運動或工作上。但是,特地尋求其他運動並重新開始,這種作法也算是不得要領,況且又不是「別無選擇」。

這世上再也沒有什麼「某某能讓我大顯身手」這種事了

這世上再也沒有什麼「某某能讓我大顯身手」這種事了

我的建議是,「何不建立一套以自我為規則的環境來生存就好了?」世界正面臨重設,有明確保障的事物越來越少。要在這樣的世界裡活下去,只要每個人都創造出自己獨有的運動不就好了嗎?畢竟人生是自己專屬的,只要想著「我喜歡這個、我覺得這個很有趣,所以我要靠這個活下去!」就好了。

從自己以往的所在之處飛奔到截然不同的新天地,能否擁有這種心態非常重要。要活得更「自己」一點,用自己開不開心來決定就好。

邁向唯有「自我」才可靠的時代現在,作為社會經濟根本體制的資本主義本身,型態也正在逐漸改變。好比說虛擬貨幣。現代的通貨系統原本是金本位制,這是以稀有的黃金價值作為全世界大致共通的前提,依此所制定出來的系統。後來改採信用因國家而異的國家信用本位制(紙幣本位制),這是現在的通貨匯兌的思維基礎。而所謂的虛擬貨幣,稱作技術信用本位制,基本思維是「這項技術值得信任,這種貨幣就有價值」。這項技術的基準在於區塊鏈,因為有這項技術,貨幣才具有信用。

我們理所當然生活的日常,甚至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都會因為所信任的對象和前提條件而輕易改變

我們理所當然生活的日常,甚至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都會因為所信任的對象和前提條件而輕易改變

規則會因為我們信任什麼,而發生根本上的變化。國家信用本位制和技術信用本位制,本來是毫無瓜葛的狀態。雖說同樣是資本主義,但現今卻是處於連「資本」是依據什麼來定義,都會改變我們原有常識的狀況。過去依照國力和現實國際關係定義的概念,在虛擬世界裡其勢力平衡也將逐漸崩塌。

「價值上的等價交換概念會變成什麼樣子?」、「話說回來,價值是怎麼決定的?」我們已經來到這種地步了。雖然有點離題,不過針對本質上的切換,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便明確指出「預測未來是白費工夫」。「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每個人都可以看一看當前的報紙,就會發現報紙上所報導的任何一個事件,都不是十年前所能預測到的。」(摘自彼得.杜拉克著作《管理者必須有的11個思想忠告》)這本鉅著寫於1973年。儘管那是個連網路都沒有的時代,但他卻在書中精準預測了預測未來只是白費工夫,想想,多麼諷刺啊。

一旦預測了某件事,我們接著就會想要實現某個計畫。但是像杜拉克這樣的經營管理學大師,卻斷定這種事毫無意義。雖然這樣說可能有點誇大,不過結果最重要的還是「你究竟是憑什麼而活」。當大多數人都在既定的常識框架內思考、行動時,你要依靠什麼價值生存於今後的時代?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付諸行動,才能活出你專屬的人生。

用「喜歡的事」和「想做的事」培育出自信

用「喜歡的事」和「想做的事」培育出自信

前面提到技能會商品化。要是把自信的根源放在這種技能上,它就會跟著商品化,說得更清楚一點,自己的身分認同也很有可能會商品化。所謂的自信,本來是指相信自己,照理說並不會商品化。能讓自己的人生走下去的專家只有自己而已,所以自己商品化是「不可能」的事。各位可以先這麼想就好,只要從這種角度去理解,應該就能擺脫原本的思維了。但不知為何,我卻遇到很多無法這樣思考的人。「我接下來該學習什麼技能?」、「我現在該進修什麼才好?」他們彷彿被什麼東西追趕似地,急著向我尋求意見。

為了避免招人誤解,先聲明我並不是要批判為了某些目標而讀書學習,或是打算考取證照的人。我的前提是,先追尋「自己喜歡的事」或「想做的事」,過著充實豐富的人生,最終若能將這些元素應用在工作上,那是最幸運的了。至於沒有這種想法的人,或許正打算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否同時也想著「想好好利用它來增加收入」、「我想要爭一口氣給大家看」呢?如果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內心希望這件事能夠應用在工作上,人生應該會很開心,但這件事無論如何都無助於提高收入,所以也會令人備感挫折。

金錢和收入是大家都很關心的主題,所以我就再多談一點。剛才我提到,粉絲的「行為會自動化」。如果改用金錢的觀點來看,不管粉絲要向他的對象做什麼(當然負面行為除外),都需要付出金錢。舉例來說,粉絲會付錢看最喜歡的歌手在舞臺上唱歌、說話,而那位歌手即便只是在紙上簽個名、為簽名板標價出售,粉絲都會大方地掏錢買單。仔細一想,這只是在紙上寫名字而已。那位歌手到公家機關辦手續、簽約時,也都簽名簽到手軟了吧。但這些場合的對象並不是粉絲,所以對方當然不會付錢。也就是說,粉絲是「能夠發掘自己價值」的重要對象,只要自己的行為能夠吸引粉絲,金錢也會隨之入袋。

在這個時代,如果有哪個架構能夠包容你做自己喜歡或想做的「自我」行為,就可以盡量利用它

在這個時代,如果有哪個架構能夠包容你做自己喜歡或想做的「自我」行為,就可以盡量利用它

「如果我正在做的事可以利用這個架構的話,說不定就可以賺錢了。」這麼一想,或許還有更具主體性、更貪心的運用方法吧。畢竟網路可以輕鬆傳播資訊,也能夠非常容易就發現可運用的架構。在沒有架構的情況下,要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而且還要靠它賺錢,實在是很不容易。但是,如今人人都可以宣稱「我正在做某件事」了,現在這個時代,就算是賺錢,也是越「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越具備良好的環境條件吧。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為台灣管理顧問公司,服務內容包含企業內訓、顧問諮詢以及設計思考,了解更多企業服務內容:https://kscthinktank.com.tw/custom-training/

【先行智庫系列講座】

【先行智庫線上課程系列】

Facebook
LinkedIn
Scroll to Top
取得最新資訊

訂閱每週最新消息